目前,比亚迪已在重庆璧山建立了动力电池生产基地,并计划建设弗迪电池全球总部。届时,根据协议,比亚迪云巴示范线项目将建设平乐古镇-天台山旅游景区示范线,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;荣杰新能源电池组装项目将新建20条锂电池线电芯生产线、模组电箱组装生产线及研发中心。目前,重庆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超过1.2万家,2021年新登记企业将超过4300家,增速达69.4%。
数据显示,除深圳总部外,比亚迪目前已在西安、北京、深圳、上海、长沙、天津等地建设整车生产基地;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包括深圳、重庆、西安、西宁、贵阳、长沙等。在四川,与宜宾、眉山等新兴城市相比,成都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显得更加成熟。连日来,比亚迪超越特斯拉,以超64万辆夺得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冠军的消息再次引发行业热议。
如今,随着双方高层会面以及协议的签署,成都与比亚迪的时代或许已经开始。不过,从发展势头来看,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能仍有相当大的扩张空间。双方就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,加大对川投资,进一步深化电子信息、新能源汽车、动力电池等领域合作,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交换了意见。四川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根据规划,到2025年,川渝汽车产业产量将达到300万辆,其中新能源汽车100万辆,实现产值6000亿元,年均增速超过5% %。成渝双城经济圈将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车研发、制造和应用基地。再加上新能源实行无限牌照带来的政策优势,成都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巨大。如果生产基地能够建立起来,自然有助于销售更上一层楼。
这里聚集了10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,其中整车企业33家。许多锂电池产业的配套产品要么流向这里,要么从这里走向全国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比亚迪开发了CTB技术。说白了,就是将电池和框架融为一体。电池系统既是车辆的能量体,又是整个车身框架的结构件。这有四个主要好处。
第三个好处是操控性的改善。过去,电池和底盘是分开的。现在电池和底盘是一体的,所以车辆的重心更低。一体化设计还赋予车身较高的扭转刚度,使车辆过弯时侧倾更小,车身姿态更稳定。在当前新能源大趋势下,引进比亚迪是推动成都汽车产业升级最直接、最有效的举措。
比亚迪此前已宣布,将从2022年3月起停止生产燃油汽车,这意味着随着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,将创造更多的产能需求。相应地,预计将有更多城市成为比亚迪整车和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