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国内有10多个“球鞋交易”平台,所谓的“球鞋爱好者”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交易鞋子,就像在股市上交易股票一样。专家表示,倒卖Air Jordan、Yeezy等国际品牌限量版跑鞋和篮球鞋正在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,这可能会导致价格上涨、投机交易和财务欺诈。目前,“炒鞋”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;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、杠杆资金入场、黑箱操作等杠杆服务。
近日,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布题为《谨防炒鞋热潮,防范金融风险》的财经通报指出,国内运动鞋转售存在炒鞋热潮,炒鞋炒鞋热潮频发,炒鞋炒鞋热潮不断蔓延。穿鞋其实是一个花哨的资本游戏。提醒所有机构采取预防措施。此类风险。坚决遏制炒鞋泛滥,需要牢固树立穿鞋不炒鞋的定位,让潮流文化回归文化本身。炒鞋圈资金较大的人可以接近更多的上游经销商直接进货,从而形成垄断,推高鞋价,最终形成割韭菜的杀猪盘。
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日前发布题为《谨防炒鞋热潮,防范金融风险》的财经通报,明确指出国内运动鞋倒卖炒鞋热潮,而炒鞋平台其实是一场花哨的资本游戏。各机构对此高度关注,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此类风险。据相关报道,通报还表示,各义务机构要加强对炒鞋平台资金交易的监管,加强对炒鞋平台风险特征的识别。如果发现或者有合理理由怀疑平台涉及洗钱等犯罪活动,应当及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。
值得一提的是,央行上海分行财务通报中提到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分期杠杆服务,助长金融风险。这一现象最先由中信建投证券报道。监管机构对鞋类投机的担忧可能源于此类证券化活动日交易量巨大。据《2019年全球及中国球鞋二级市场形势分析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》显示,今年全球二手球鞋市场规模已达60亿美元,其中中国二手球鞋转售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美元。
随着球鞋交易平台的建立,球鞋收藏者和炒家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看任意球鞋的交易价格。通报指出,炒鞋热潮已成为资本游戏,其特点是参与人数多、交易量大、价格波动剧烈。鞋厂负责人尹老师:因为现在生意不好做,我就应该炒鞋赚点利润,补贴厂子。
球鞋确实有它的用处,尤其是潮流球鞋作为主流品种,但问题的关键在于,无论其价值如何,很多潮流球鞋的炒作价格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其价值属性。同时,由于杠杆作用,资金投资积累了巨大的风险。把球鞋交易变成证券活动,其实是美国球鞋转售平台StockX的想法。该公司今年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1.1亿美元投资,估值超过10亿美元。得到了多家美国金融机构的支持。